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星空.体育松江企业向“3D打印商业应用第一品牌”进发

更新时间:2024-02-27点击次数:

  一枚看似不起眼的器官芯片,实则分布着许多细微的通道,犹如人体的毛细血管网络,这类芯片的制作少不了微纳3D打印技术。日前,位于松江区九亭镇的上海普利生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研的高精度微纳级3D打印机,成功制作出了具有高度生物相似性的类器官芯片。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3D打印相关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普利生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获得了国家级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等诸多荣誉称号。普利生旗下拥有多款应用于多个领域的3D打印设备,以及多款定制树脂材料,公司还形成了全产业链布局,包括无锡打印服务基地、常州材料生产基地、上海中试生产基地、上海3D设备生产基地,销售办公室则分布在北京、成都、广州,产品行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专注技术创新,可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据悉,普利生目前已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67项,其中星空.体育,核心技术国际发明专利10项,国内发明专利57项。

  2013年,普利生利用其在感光技术上的积累以及批量生产的经验,跨界转型,成功开发了原创的“亚像素微扫描”光固化3D打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锐打系列3D快速成型系统和配套光固化树脂材料,发展成为近200名员工的高科技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近60%。

  技术的持续创新、产业链的覆盖升级使得普利生的市值迅速增长。据了解,普利生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自2016年以来一直为正,且年均现金流净额达到1000万以上规模。2019年,公司被临港松江科技城评选为税收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

  如今,世界上60%的义齿在中国生产,国内专门从事义齿加工的规模工厂有3000多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牙齿健康越来越重视。”普利生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公司将患者口腔数据变成3D打印的树脂模型,为义齿制作提供制作工艺所必要的模型,帮助传统义齿工厂实现数字化转型。

  据介绍,普利生年产3000万件牙模。基于此,公司将3D打印与智能制造相结合,创建了24小时无人值守连续自动3D打印机群基地,形成了定制式牙模年产3600万套的产业化能力,成为国内3D打印单项应用产量和产值的“双冠军”。普利生工作人员表示,在中长期发展中,公司将专注于尖端微纳米3D打印技术和超高精度纳米3D打印技术,以此助推其成为“3D打印商业应用第一品牌”。

  目前,在微纳3D打印的应用创新中,上海交通大学王晓林团队采用普利生微纳3D打印机构建了层级血管化器官芯片模型,并且基于这一模型,进一步研究了磁控微纳机器人的多级递送策略,为今后体内靶向药物的精准高效递送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案,相关成果发表在微流控权威期刊上。

  普利生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普利生微纳3D打印最小精度可达到2微米,处于全球领跑位置。而在微纳3D打印的其他应用案例中,还包括心室辅助装置中的陶瓷桨叶、给药装置中的空心微针、青光眼微创手术中的引流钉、精密齿轮泵中的精密齿轮、医用内窥镜设备中的内窥镜端头、快速检测中的玻璃基微流控芯片等。未来,普利生还将在医疗器械领域中不断探索,致力于和更多器械企业展开合作与学习,提升医疗器械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生产方向来源于市场需求。普利生在发展路径中,始终关注着当下的市场应用和需求。“我们认识到‘完全个性化’的3D打印理念已经过时,‘有限个性化’是未来的方向。”普利生的工作人员表示,“有限个性化”是降低3D打印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客户体验的必经之路。在生产中结合“用工业化的手段解决个性化问题”,可以有效复制、拓展新的应用。当接到用户需求时,普利生会先研究3D打印应用需求的线D打印研究相关产品的适应性材料,然后再倒过来研究生产该材料的设备或优化原有设备,为客户提供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的方案。

  摸清市场需求后,再做出环环相扣的生产步骤,开发打印材料和设备,而后创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3D打印机和解决方案。集中所有技术、资源、力量,单点爆破,从用户痛点与需求出发,逆向思维进行开发。在普利生批量化3D打印产业基地的项目规划中,涉及3D打印设备、陶瓷3D打印、3D打印耗材、微纳3D打印、齿科3D打印服务。

  “我们希望在有限个性化的基础上,提供质量最好、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客户体验最好的3D打印服务解决方案,从而分享客户成长的红利。”普利生工作人员表示,期待普利生人的共同创新,可以让传统制造业与众不同,以科学技术的不竭探索和更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带去福音。